电子游戏官网总平台 简介:
模块一 沟通的基本原理 / 001
子模块一 沟通的基本概念 / 004
子模块二 沟通的基本途径 / 011
子模块三 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 015
子模块四 沟通的模式 / 024
子模块五 沟通障碍及克服 / 027
思考与练习 / 032
技能训练 / 033
能力自评 / 033
模块二 沟通的基本素养 / 035
子模块一 观察 / 037
子模块二 倾听 / 042
子模块三 语言 / 048
子模块四 情绪管理 / 054
思考与练习 / 057
技能训练 / 058
能力自评 / 058
模块三 礼仪沟通 / 060
子模块一 非语言沟通与礼仪语言 / 062
子模块二 现代礼仪的含义和原则 / 066
子模块三 现代社交礼仪要领 / 068
子模块四 现代商务礼仪要领 / 071
思考与练习 / 076
技能训练 / 076
能力自评 / 07
模块四 管理沟通 / 078
子模块一 管理沟通设计 / 080
子模块二 上级沟通 / 084
子模块三 平级沟通 / 088
子模块四 下级沟通 / 093
思考与练习 / 097
技能训练 / 098
能力自评 / 098
模块五 商务沟通 / 100
子模块一 商务沟通概述 / 103
子模块二 企业与顾客的沟通 / 106
子模块三 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 / 112
子模块四 企业与同行的沟通 / 114
思考与练习 / 117
技能训练 / 117
能力自评 / 118
模块六 公关沟通 / 119
子模块一 公关沟通的基本概念 / 122
子模块二 企业CIS设计 / 126
子模块三 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 / 136
子模块四 广告与公益活动的运用 / 141
思考与练习 / 145
技能训练 / 145
能力自评 / 146
模块七 媒体沟通 / 147
子模块一 纸媒沟通 / 150
子模块二 影视媒体沟通 / 153
子模块三 新媒体沟通 / 159
子模块四 舆情监控与风险应对 / 163
思考与练习 / 168
技能训练 / 168
能力自评 / 169
模块八 沟通的哲学思考 / 171
子模块一 与自然的沟通——万物照应自然 / 173
子模块二 与圣贤的沟通——与孔子对话 / 177
子模块三 自我沟通——等待自己的灵魂 / 181
子模块四 与亲朋好友的沟通——合作共赢 / 186
子模块五 跨文化沟通——身处地球村 / 191
思考与练习 / 194
技能训练 / 194
能力自评 / 195
展开
沟通是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感情、协调行动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是我们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社会能力。沟通作为人生存和发展的工具具有两面性。这是本教材取名为“沟通艺术”而非“沟通技巧”的原因。技巧强调的是工具性的层面,注重的是手段;艺术则更强调文化的层面,强调的是目标。为了全面推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系统提升学生沟通能力,我们在总结多年来沟通类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这本具有时代性、思想性、实用性、创新性,独具特色的《沟通艺术》教材。
所谓时代性,就是将教学的环境置于当今互联网的背景下,在将各种互联网媒体作为重要沟通途径的条件下,运用互联网思维,在沟通的途径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创新。
所谓思想性,就是力求教材在“技巧”之外具有一定的“营养”,这也是本教材与当前流行的各类沟通技巧教材的不同之处。本教材的“营养”在于它立足于公共关系的基本价值诉求和基本沟通理念,是一本具有公共关系理念的沟通教材。公共关系在处理竞争关系方面追求合作、共赢,在沟通路径中强调信息的双向交流,在沟通方法上更加注重主体的社会责任,在沟通技巧上力图避免沟通工具的负面效应,同时密切关注新媒体时代的沟通风险。
所谓实用性,就是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力图通过具体沟通项目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看得见的成果、可迁移的能力。这种实用性通过训练包的实施得以体现。本教材的训练手册所设计的训练包并不追求训练项目的多与全,而是力图提高训练“项目”的牵引力和承载力,即对知识的牵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承载。训练包以教学资源的形式呈现。
所谓创新性,除了上面所陈述的一些创新元素之外,有三个创新点需要特别加以强调,便于教师教学和读者阅读时重点把握。第一,在沟通价值体系上秉承公共关系的基本理念,力图避免沟通技巧的滥用;第二,在培养方法上主张讲授和训练两条线同步进行,项目训练不可或缺;第三,在内容体系上增加了对沟通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更加深邃的沟通哲学问题。
本教材同时还存在不足。首先是对互联网背景下新的沟通理念、方法和成果的探讨、总结不够,没有系统总结、归纳当今互联网时代沟通的最新成果;其次是在训练体系上的设计没有能够完全反映过去教学改革的经验,可以提供的选择训练项目不够丰富;最后是在思想体系上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哲学思考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沟通哲学的阅读需求。这些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和调整,也有待于编者在今后的修订中加以完善。
本教材依托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的支持,是2016年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重点项目 承诺完成的内容之一。教材由崔景茂教授(前言、大纲、训练手册)、李学灵(模块四的子模块一、三,模块八的子模块二、三)、刘仁三(模块四的子模块二、四,模块八的子模块四)担任主编,李学灵负责全书的统稿。参加编写的还有鲍玮(模块一的子模块一、二、三、四、五、训练手册)、徐旻(模块二的子模块一)、朱珊珊(模块二的子模块二)、宋庆福(模块二的子模块三)、朱娉娉(模块二的子模块四)、程娟(模块三、训练手册)、龚丽兰(模块五、训练手册)、方海林(模块六的子模块一、二、训练手册)、吕刚(模块六的子模块三、四)、熊云惠(模块七的子模块一,模块八的子模块一、五,训练手册)、武迪(模块七的子模块二、三、四)。
本书为由校企合作开发完成。在教改探索的过程中,安徽华冶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课程教学提供了现代学徒制培养环境的支持,使得相关训练有真实的项目依托,获得很好的实证效果。本教材第一版由崔景茂主编,并立项为2017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第二版由李学灵牵头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订,由崔景茂、李学灵、刘仁三共同主编。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引用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有关著作和研究成果,参考了兄弟院校的同类教材,一批年轻且具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贡献了他们的智慧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讹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修订,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展开